李竹平:期末评语或寄语撰写的“创意”和“注意”

日期:2022-12-15 11:19:11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除了在语言形式上创意层出不穷,有的老师还会 在“载体形式”上展现创意,不满足于统一印制的“通知单”“评价单”“评价手册”等。如自己设计美观的页面,图文并茂;制作各种图案形状的卡片;做成好看的书签等等。

第三种创意体现在多元主体评价实践上,也就是不仅有老师给学生的评语或寄语,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写,同伴互相写,家长给孩子写等。

这些创意,肯定既让学生每个期末都对老师的评语寄语充满了期待,又能相对于“平常形式”更加入心,起到评价和激励的作用。但是,无论评语和寄语的在形式上怎么进行创意,最核心的还是老师写了什么,以及语言形式的运用是否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所以,撰写评语或寄语,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注意”。

一、注意不能重形式而轻内容,顾此失彼,一定要把功夫下在内容上,做到形式为内容增色。评语和寄语,套话之所以不可取,是因为套话往往放之四海而皆准,体现不出老师对个体学生的了解和理解,不能起到真正的激励和成长导向作用;但一味在语言形式、载体形式上体现创意,实质性内容没有真正的变化,学生拿到手,不过是新鲜一两天,也就淡忘了。

在内容下下功夫,又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要做到“量身定制”,让学生一读就觉得“这就是写给我的”。

二是要从学生一学期成长故事中选择“典型”事例进行评价激励,避免泛泛而谈。

所以,最好在采用一些特点鲜明的语言形式时,还要附上一两句以典型事例为基础的“对话”式评价或激励。

二、注意语言形式的运用符合学生实际,要能够让学生“心领神会”。并不是所有创意形式都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或不同的学生个体。例如,学生没有读过徐志摩、朱自清,借用他们的表达形式,可能会让学生觉得莫名其妙;用文言文给低年级学生写评语和寄语,肯定不合适。语言形式的运用,应该是基于师生共同熟悉达成共识的,如果那种语言形式还是师生间的交流“密码”,那就形式为内容增色了。

三、注意始终坚持正向评价为主,让学生从评语或寄语中收获信任和信心。成长中的儿童,肯定都是在一次次试错中进步的,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不足,把准努力的方向,更要让学生在付出努力后体验成就感,坚定信念“向着明亮那方”。

形式创新,更要内容用心,这样的评语或寄语,才是教育。

1

敲黑板!微信改版啦!请大家将我们设为 “星标”,方便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不然就要跟我们走散喽!方法如下:

2

3

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请在文末点个 “在看”!

编辑:泡泡糖

本号为学术研究和传播,不涉及商业,如有侵权请告知

文本来源:我在小学教语文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