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丨王荣生:语文课程标准文本中的两个关键词——“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

日期:2023-03-16 11:22:49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一)语文学习任务群

这两个关键词大家看到词语结构是不一样的,一个是 语文学习任务群,它的简略语是学习任务群。任务群我等会说到。这是在这一次课程标准修订当中创造性地发明的一个词汇,一个专业的、专用的术语。它仅用于语文课程,也仅用于这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及其课程标准的实施。

(二)语文学习任务

另外一个词语是 语文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这个词汇是教育教学界话语当中通行的一个词汇。我们可以说语文学习任务也可以,数学学习任务也可以。我等会介绍艺术学习任务。把握这两组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这两组关键词语的相互关系,就是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我们能够妥帖地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

刚才我说到这两个词语是一个专有的名词,也就是这两个词语都是不能拆分的。它是一个完整的专业术语。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样东西,语文学习任务是一样东西,在上下文当中可以有所省略,因为这都是6-7 个字,比较长,为了表述的表达的顺畅,有的时候我们会说学习任务群,但是当我们说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时候,很显然我们指的是语文学习任务群。我刚才讲到学习任务是一个专业术语,但是在我们语文学科语文老师讨论的时候,我们用的简练语-“学习任务”指代“语文学习任务”。

(三)对两个词语的共性理

对于这两个关键词语的理解,我特别强调共识理解,也就是说无论是教材编撰者,无论是教研员,无论是我们一线教师,我们对课程标准的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有一致性的理解。因为共识的理解是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必要的条件。

我今天讲的这两个个词语具体,可以参考我最近发表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在《中国教育学刊》上,主要是解释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含义。一篇是在《课程教材教法》上,解释的是语文学习任务的含义。我今天以这两篇文章为底稿,向大家来解释解说这两个关键词语。

二、“语文学习任务群”和“语文学习任务”的含义

(一)区分两种任务群理念

先讲第一个部分,要区分两种任务群的理念。也就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当中,颁布之后,实际上对课程标准文本的一些关键词语。有不同角度的解释。因为课程标准文本它的特殊性,所以在标准的文本里面没有对这两个关键词做具体的、明确的解释。不同的研究者对这两个关键词语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乃至造成了众说风云这样一种现象。而众说风云这样一种现象,是不利于我们一线教师顺利的、妥帖的来实施我们的课程标准的。

国家课程理念

所以目前看来有两种任务群的理念,一种是国家课程理念,一种是我打引号的。打引号的就是一个专门的词语,特指一种现象。我把它叫做任务群理念。

国家课程理念指的是课程标准文本中明确表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主要是两段,第一段是在课程理念部分,课程理念部分讲得非常明白,非常清楚。语文学习任务群是课程研制阶段的这样一个概念,他着重。解决的是语文课程结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安排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这一段文字是我们准确把握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个词语的含义最主要的一段。

第二段文字在课程内容部分说得更为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

这两段文字我都会加以展开,因为这是直接指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我们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时候,如何去准确的、正确地把握?明确的指明就是从这两个方面,或者这两句话。这是一种理念,就是课程标准的理念或者我们叫国家课程标准的理念。它明确的存在于课程标准的文本中,所以从刚才的两句话可以看出来,语文学习任务群是设计国家语文课程的学习领域,安排语文课程内容的课程理念。这是新课标实施的国家课程的理念。

2.任务群理念

另外一种是有一些研究者,可能也包括一些老师,他们们所秉持的一种课程理念、教学理念,甚至是个人的一些见解。我打上引号表明它是一个专门所指的专有的、专用的词汇任务群理念--任务群理念。它和国家语文课程的课程理念有同有异。既有相同的认识和理解但是也有课程标准。文本中没有明示个人性见解的一些含义。

那么最关键的地方,任务群理念他对语文学习任务有一种“强势的解释”。强势的解释在于一个课程实践的体现。就是有一些杂志发表了代表性的一些教学案例。

我这里举一个案例,这是一次高中课程标准实施当中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他是在学习鲁迅小说。换句话说是在教科书之外进行了整合,有些可能是高中第一册,第二册的课文,也包括初中以及课外的一些资源。设计了一个鲁迅小说的学习单元。

所以设计了一个学习任务:学习、排练、表演梅阡的话剧《咸亨酒店》。在学习排练表演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阅读话剧,以及学习和话剧相关的7 篇小说,以及其他的相关的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撰写了故事梗概,人物小传,阅读心得等等。这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例。尽管这个案例有些细节需要进一步理清,比如他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他的教学内容是如何组织的,他的教学过程如何展开,他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来评价等等。但是总体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的设计和以及教学的活动组织。但是这里面有一些需要讨论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需要一个老师还是几个老师?还是有一个课程团队?学生学习排练、表演的话是一个班的学生还是一个年级的学生?这些学习的资源,有些可能是初中的课文,有一些可能是高一年级上册的课文,有一些可能是高一年级下册的课文,有一些可能是二年级以及课外的这样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学生如何获得?如果是复印编印的话,这些费用由谁来承担?

我的意思是什么?这些先进的、实验性的教学可能组织得很好,可能会达到很好的效果。但也可能有一些问题,有一些需要讨论的地方。所以看起来任务群理念所倡导的或者所实施的课程,它需要有很多条件。最主要的条件,可能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有体会。

我们教师或者教师团队对课程实施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也就是它可以打乱教科书原来的编排的逻辑,编排的顺序。它可以用课内的材料,可以用课外的材料。甚至是刚刚提到的排练,当然不能40分钟就结束,所以教师可以有较大的权限可以安排教学的时间。在这样的组织的学习活动中,有些研究者把它叫做大情境、大单元、大任务。

在这样一个实施过程中,组织的老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很好地去把握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评估。学生有可能是一些实验性的,由外部专家介入,共同来设计,来组织,来实施。这个只能是实验性的,不是一个日常的教学所能够把握的。

我有一个不恰当的类比,在某种程度上,我刚才讲的任务学理念所倡导的,所实施的教学,有点像时装比赛。当然有的可能做得很好,引领风尚,也提高我们日常生活的质量。当然也有一些奇装异服,我这样一个认识不一定妥当,但我想说的就是我们只要了解,明白,学习它的原理就好了,而不是去模仿。因为你学不了,你没有相应的条件,你也做不到。而且你也不必要去做,因为这是课程标准文本中没有明确表达的。尽管从有一些字里行间可以推导延伸。可能有这样一种教学的模式,教学的方式方法。这是我要讲的一个,我们老师要会区分:我们要实施的是国家课程标准,是课程标准文本明确表达的关于任务群的国家课程理念,而不是有一些研究者,有一些可能老师正在积极探索的那种具有创造性,也具有很大风险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3.对待任务群理念的心态

所以我们应该抱着积极而稳妥的心态。所谓积极而稳妥就是指我们要看到这些实验性的教学,要了解这些实验性的教学,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和老师去尝试这样一种严肃的、负责任的实验性教学。 但对我们广大老师来说,我这里指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我的一个建议是稍安勿躁。

所谓稍安勿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在认识上,我们应该去努力主动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去理解、去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

另外一方面,在行动上我的建议是稍安勿躁,尤其是不要冒进。在没有弄明白是什么,在没有弄明白怎么做,在没有正确理解领会课程标准,以及国家统编语文教材还没有正式实施之前,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我们鼓励实验,但是实验要严肃负责,另外一方面,我们在思想上要主动迎接语文课程改革,但是在行动上稳妥。

以上就是我讲的第一层意思。区分两种任务群理念。

(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含义

我们贯彻实施的是国家课程理念而国家课程理念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作为一个专门的词语,专用的词语是有特定的所指,特定的含义。

在课程标注文本中明确表达,最主要的一段就是我刚才呈现过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和呈现。”这句话表明, 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个词是在课程标准研制阶段。在课程标准颁布之后语文学习任务群在课程研制阶段的任务也已经完成。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在课程标准里面已经设计完毕。

那么从这一段来看,我们看到语文学习任务群,它主要有4个意思或者四层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作为课程内容组织的方式。这种组织的方式,最后组织出来的东西,也就是所呈现的物质化的体现。是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六个学习任务群,就是语文课程的领域,另一个就是,具体的构成。

课程标准用的词是系列学习任务。当然,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以强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要目的。它有4个方面的意思,我逐步从各方面都做一点展开。

课程标准一般包括7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为什么要设置一门课程?什么课程?在课程标准里面表述的是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标准表述的是课程理念,学习目标是什么?我们现在表述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课程目标,这个都是呈现在课程标准文本里的。为了达成这样的课程目标,学生需要学习什么?也就是课程内容的选择。第五个方面是课程内容如何组织和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主要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五个问题,课程内容如何组织和呈现,和第六个问题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有关系。

这样我们从课程标准的文本结构就可以看到“语文学习任务群”回答的是所有课程都需要回答的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课程内容如何组织和呈现。

比如数学课程如何来组织和呈现?义务教育段数学课程研制组,他们确定以数学的基本思想,以数学的核心内容来组织和呈现数学课程内容。整个数学课程划分为4 个学习领域,语文课程也一样。

语文课程内容怎么来组织和呈现?这一次课程标准研制当中,可以研制出专家创造性的发明的一个概念,那就是“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作为一个组织语文课程内容的方式方法,和刚才数学图,大家可以做比较。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核心概念。

我们用的是“语文学习任务群”来划分,来组织,来呈现课程标准文本中的课程内容。这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第一个含义,它是一种组织课程的方式、方法操作的一个过程。用这种方式方法操作的过程,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我们在课程标准里面看到两样东西,第一样东西就是 6 个学习任务群。

2.“学习任务群”即语文课程的学习领域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语文学习的学习领域划分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 6 个学习任务群。换句话说,什么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可以这样回答,语文教育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也就是6 个“语文学习任务群”。

这个方面和我们原来2001年实施、 2011年修改的语文课程是有所变化。原来老师比较熟悉的语文学习领域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或者口语沟通以及综合性学习。我有的时候讲语文课程,它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它既牵涉到字、词、句、篇,也牵涉到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领域。怎么划分?就像一个球一样,你可以横切,也可以竖切。比如,阅读、写作、口语沟通。目前新的课程标准,采用的是横切的方法。但是大家可以想,原来的阅读、写作、口语沟通,第二次区分,势必是横切,阅读就要变成“文学阅读”(我们叫记叙性的文本)、“实用性阅读”,以及“思辨性阅读”(就是我们原来熟悉的说明性的文本)。所以其中的变化,我想老师们是可以理解和认识的。当然这种横切竖切,我刚才讲都有利有弊可以讨论。但是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我们是实施国家课程,所以我们认准什么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这是 6 个学习领域。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在课程实施中不存在再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个问题。学术上可以研讨。在实施中我们努力去发挥这种切分法它的优点、优势,来避免它可能造成的一些遮蔽,可能造成的薄弱环境。我们语文老师是实施国家课程标准,这是物化的第一个方面。

3.“学习任务群”内部是“系列学习任务”

这是学习领域学物化的第二个方面。它的内部,课程标准文本说得很清楚,是“系列学习任务”。

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到这是第二学段,三、四年级“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一共有三个系列学习任务,是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等等。一个是阅读描绘大自然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是阅读富有想象力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个就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具体的所指。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的“系列学习任务”,它可以有两种解释,以及在实施当中采用不同的方法。

(1)强势解释

一种我把它叫做强势的解释。我刚才提到要区分两种任务群理念,其中打引号的“任务群理念”采用的就是强势的解释。一种是弱势的解释。这两种解释在课程标准文本中都能找到相应的依据。什么是强势的解释?强势的解释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所列举的这些系列学习任务,只是一个学习领域,学习主题,一个宽泛的规定,是一个方向性的引导。在课程实施当中,在我们教师来落实课程标准的时候,我们要重新来设计系列学习任务。正如我刚才举的例子,就是学习鲁迅小说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2)弱势解释

第二种认识, 弱势解释。就像我们我刚才提到的引领风尚的这样时装的设计,时装要靠老师来设计的。但我们课程标准已经设计完毕,也就是我刚才列举的3条:阅读革命等主题的故事,阅读表达大自然的诗歌散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教师的任务不是设计“学习任务群”,不是设计“系列学习任务”,而是课程标准明确指明的设计“学习任务”。结合教科书的单元具体的材料来设计实施基于国家统编语文教材的这样一个单元的教学。

我这里引用了一段话,高中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王林教授,在一次采访中来回答记者的提问中说,“学习任务群”有两句关键,我想老师们可以看一看第一句话或者第一个要点,它在形式上跟过去的语文课并没有太大区别。它不是要求老师去做时装表演那种设计,而是日常生活中体面的、有质感的日常的服装。

4.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我这里引用了一段话,高中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王林教授,在一次采访中来回答记者的提问中说,“学习任务群”有两句关键,我想老师们可以看一看第一句话或者第一个要点,它在形式上跟过去的语文课并没有太大区别。它不是要求老师去做时装表演那种设计,而是日常生活中体面的、有质感的日常的服装。第二个要点关键在这里:它是把以教为主努力转变为以学为主。我们知道这是我们2001 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一直所秉持所倡导的。

这一次课程标准文本包括它的学习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用“语文学习任务群”来组织,意图是进一步推进、强化自主、合作、探究、以学定教、以学为主的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的方式,而不是离开了原来我们的教学的经验、教学的基础、教学的条件,另外搞一套我们目前还没有把握、也没有经过实现充分检验的这样一些其他类型的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模式。当然我刚才也反复说到积极鼓励各种实验性教学,但是一线教师用我的话说稍安勿躁。等我们按照课程标准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科书实施之后,我们根据国家统编的语文教科书,以它的具体的学习材料来进行,来落实新的课程标准。

为什么把它叫做“语文学习任务群”?其中一个很主要的方面就是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老师的工作是设计“语文学习任务”,也就是从系列学习任务当中,结合教科书、具体的设计具体的单元,具体的课文教学。如果是阅读,这里讲的“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实际上强调的就是以学为主这样的语文的实践活动。以上就是是我讲的第二个方面。

我们基于的是国家课程标准,因为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就是6个任务群,所以你说基于任务群,就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也就是基于国家统编教材。所以目前可能是需要我们谨慎来对待这个词语,不要误用。

这是“语文学习任务”,也就是我们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老师直接要做的事情。根据课程标准,依据统编语文教材,结合具体的学生的学情来设计“语文学习任务”

“语文学习任务”,它指的是什么?

大家看到课程标准有明确表述,这里一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讲“语文学习任务群”,第三句话讲的也是“语文学习任务群”。中间那句话是“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讲的是我们老师课程实施时要理解语文学习任务概念,专门的专用的词语、术语,它的含义,它的所指。

三、学习任务的含义

首先我们一起来复习“学习任务”概念。我刚才讲了“语文学习任务”是个专门词语学习。这个概念可能有不同的表述,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角度。

但是教育教学界用到“学习”的含义都是一致的。我们知道,“学习”是学生大脑中发生的事情,学生在学习之前是一种状态,通过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最后头脑中那种状态发生了变化就叫学习。我们通俗的说就是学到了一点东西,原来不会的(现在会了),原来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就叫“学习”。

我就举个例子,假如我有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假定五年级的小朋友认识这里的每个字,他可以流利的朗读,之所以教材要学习这篇课文一定是假设学生有需要学习的东西。老师教学问:假如我们在标题中加一个“的”,加在什么地方?是加在黄山的后面还是加在黄山奇特的松后面?

这就是老师的教学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经验的变化。按照我对课文的分析,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加成“黄山奇的松”。如果加在这里。表明学生对这段文字没有理解,表明他需要学习点什么东西。

正确的加法应该是“黄山的奇松”,所以学生问为什么要变成“黄山的奇松”,为什么变成“黄山奇的松”就不对?我们看下面的一段。其中“怪石、云海、温泉”并列四绝。“温泉”是一样东西,“云海”是一样东西。“奇松”和“怪石”都是指一样东西。在这里这两个字是一个临时的组合的名词,它不能拆开来。温泉当然是温的泉,但是你不能理解为温的泉,它是个偏正的结构。所以它这里指的奇松就是指的黄山松,意思就是黄山的每一棵松都叫奇松。如果这么理解下面最后一段,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处处,每一处,每一棵松。这样学生就理解了。在这里其中是一个词语,是一个专用的词语,它特指黄山松。这就是我们讲的,学习了语文的知识,学习了阅读的方法,所以他以后碰到并列词组,他知道不能拆开来,也知道了这个代词指的是黄山的每一棵松。这就是我们讲的学习的含义。通过这样一段教学的过程,学生学会了原来不会的,原来不懂的,原来不能的。我们叫“学习”。

(一)“学习任务”的常规含义

“学习任务”这个词是由教育学教学设计专家加涅提出来的,他用的词语叫“学习任务分析”。什么叫“学习任务分析”?

我们看一看他书中举的例子,他说在教学设计中有两种目标,一种是课程结束之后的目标。我们现在老师们写教案,教学目标指的都是课程结束之后的目标,叫做“终点目标”。

一种是课程学习过程中必须达到的目标,因为他们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所以它叫“能使目标”。所谓“学习任务分析”,以终为始,倒推逆推,以学生课程结束时候达到的目标来分析来推测学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该学习什么。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学习任务分析”也就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课程标准里面那一句“设计学习任务”,它的含义就是根据教科书、教材的具体单元的学习材料,以及我们学生的学习状况、学情来确定这一课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为了达到这一课这一单元的目标(所选择的教学内容)。

所以加涅在书中举的例子,恰好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他说理解这一段文章,那就是终点目标。为了理解这一段文章,将课文中陌生的词汇进行意义的分类,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就叫教学内容。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学习任务这个词,它指的就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分析设计学习任务它指的就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学习任务”这个词通常用于教学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也可以用于课程设计。

这个是我们这一次新修订课程标准当中艺术的课程标准,大家看艺术的课程标准,它用学习任务来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我刚才提到,我们语文课程适用于“语文学习任务群”来组织,而艺术的课程包括音乐、美术等,他们采用的是“学习任务”。你看看他的学习任务,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这就是较大的课程单位的一个目标。为了达成目标,学习什么?在课程标准里面,列举了内容要求,这个内容要求我们就叫课程内容。老师结合“学习任务1”目标,结合“学习任务1”的内容的要求,以及具体的材料,来设计学习任务单元或者一节课,这个是“学习任务”最主要的一个含义,或者我们把它叫做常规的含义。

在教育教学当中凡是用“学习任务”词汇的专门用语的所指的就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也就是“学习任务”。

关于课程内容,关于教学内容这样一个概念,在我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文本中,“语文学习任务”和“学习任务”一共出现了11次,11次的含义都是我刚才讲的加涅所界定的,常规含义,也就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就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二)“学习任务”的第二种含义

“学习任务”这个词还有第二种含义,目前可能造成一点困惑的,造成不同说法的可能是跟这个有关系,它主要不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常规教学,它主要是用于成人培训、医学院等高等教育,以及学校里的非正式的教学。非正式的教学是什么意思?在它第二种含义的概念里面,“教学目标”这个词是没有的。用什么来代替教学目标?它这里叫“目标任务”。

可能有些老师了解可能有些老师不是那么了解,但是表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几个要点。看中间一行,学习任务指的是目标任务,指的是学生学习完成之后,他能够做的,他能够去迁移、应用的。“学习任务”的第二个含义,它指的是这样一个含义,它指向未来,指向较长远的目标。在教学设计理论当中,最著名的就是综合学习设计。

综合学习设计第一个是设计学习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就是设计真实、整体的,在学完之后可以去迁移应用的。这个是语文学习任务的第二个含义。

这一种把整体的、真实的学习任务作为“目标任务”,主要是非正式的教学,我们语文教学有12年,是一个正规的教学,直接的迁移学习。这样一个方式(第二种含义所代表的方式)是不妥当的,但是对我们是有启示和启发的。

1.课程的目标指向

所以我们讲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个专有词汇,你不能拆开来。但是我们来理解思考为什么名称叫做“语文学习任务群”,它是要强调我们语文课程的目标的指向。指的是在课程或单元学习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也就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他能够去做的事情。

2.任务分类

把“学习任务”作为“目标任务”的这样一个教学模式,最重要的一个地方是“任务分类”,我们在第一个部分里面讲到“语文学习任务群”指的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学习领域。我刚才讲到竖的切分,横的切分,各有利弊。现在看来,横的切分,目前我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等。横的切分更容易形成一种有特定目的、有特定阅读和写作方式的任务类别。也就是大家知道“文学阅读”和“实用性阅读”是两种不同的任务类别,不同的阅读方式。

“实用性阅读”有很多是获取信息,而“文学阅读”是体验是感受,现在通过这样一种任务类别划分,有可能更好的来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当中所需要的阅读能力,阅读素养、写作能力、写作素养。

(三)“学习任务”与“任务驱动”

目前有一个词也是关键词,就是“任务驱动”。我刚才讲到“学习任务”是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的概念,也就教什么,设计学习任务就是设计的教什么。“任务驱动”它是怎么教怎么学,它是一个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这个词,它的重心不在“任务”,重心在“驱动”,只是用一个办法让学生主动去学习。驱动的要点在动,在学生动。“任务驱动”其实就是“问题驱动”。在教育教学语言体系当中,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其实老师平常都在做的,只是做的不够到位,可能做的不够扎实,做的不够有效。

比如我刚才举这个例子,假如这篇课文的题目要加一个“的”加在哪里?这就是任务驱动,这就是问题驱动,也就是学生的任务。学生讲“为什么我加黄山奇特的松不对?为什么加的黄山的奇松就对了?”学会了并列的词组,明白“处处”这个词的含义,这个就是我们讲的任务驱动。

我这里选了个材料,横的叫“认知活动”,就是我刚才讲的学习,这是大脑中发生的事情。竖的这一行叫“行为活动”,这是我们现在讲的驱动任务。驱动任务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学生学习,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宁可把“驱动任务”、“任务驱动”称作“问题驱动”,可能比较好一点理解。

是不是“任务驱动”就好?不一定,学习是学生在头脑中发生的事情,能够促进意义学习的都是好的,不能够促进意义学习的都是不好的或者不好的。我刚才提到,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前,颁布之后有一些先行者他没有想清楚原理,有一些抢跑的老师,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他跑得太快,所以他在各种各样地模仿,做了奇装异服。这样的奇装异服,有的时候看起来蛮漂亮,蛮新奇,但是可能学习的意义和价值需要我们进一步来评估。

四、理解和把握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我们怎么来把握这两组关键词汇的关系?我刚才讲了个原则,“语文学习任务群”里面拆出来的“语文学习任务”,它指的是长远的目标,是一个目标任务,是一个课程目标。

如果大家理解不了2年之后的目标,4年之后的目标,6年之后的目标,9年之后的目标。你可以这样理解,这个目标是指向未来,指向现实世界,指向学生的今后发展。

(一)两个关键词的关系

所以这两组词汇的关系,我用图表来表述这个课程标准里面的“目标任务”指向未来,指向学生今后的发展,指向学生以后在成人世界里面,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语文能力,体现出比较高的语文素养。我刚才讲的“语文学习任务”这个词就是我们教学中蓝圈要扎扎实实的教好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中间还有一个最小的圈,大家知道这是我们现在课程评价力图去实现的。

用表现性任务,用真实情境的任务理论上讲就是指向长远的目标任务去引导,指引我们日常的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最后通过一个情境的表现任务,来检测学生是不是能够达到我们所希望的。

所以这两组词汇对老师来说,实际上是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指向未来的长远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已经完成,你执行课程标准,就是执行正式前进的目标任务,就是你依据统编的语文教材来实施教学,在践行着“语文学习任务群”指引的方向,这是一种理解。

但是我们知道现实和理想总是有距离,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怎么来处理的?我建议老师们把握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真实情境。这个词现在被用的很烂,我个人认为应该返璞归真。“情境”在英文中也就是背景的意思,它的要点在真实,也就是语文学习的目标指向要指向真实的世界。

(二)指向“真实”情境

我这样说有点抽象,我在一篇文章里面举了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比如我们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流利,对的是必要的,是基本的阅读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现在实际教学中变成了一种学生腔,这个很特殊的一种方式,学生就是有很多外在的表情去朗读。我们知道在真实的世界当中,朗读是各种各样的,诗歌是朗读,我现在讲课是朗读,在真实世界里面,其实用口头来表达我们的想法,它就叫朗读。当然朗读它在不同的情境当中,它有不同的语气、语调,轻重音等等,但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我们义务教育的阶段学生腔的这个朗读叫什么?为什么要教朗读?教了有什么用?我们讲的指向学生的未来发展,指向他今后成人世界里面实际的情况。

我刚才也提到写作,我们原来写的是生动描写的记叙文,生动描写的记叙文,有学习的必要,但是完全是这样一种,整个小学6 年完全是这样一种,可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因为在现实世界当中,包括我们语文老师,你可以想一想,你现在所写的都是特定情境,特定任务。(比如:)你给学生写评语,是为了指导、帮助学生;你在家长群里面发短信,是为了和家长沟通;你给学校领导提个建议,是帮助改善学校。在现实世界中,我刚才提到写作有很多任务的类别,有很多写作的类型,我们过去(接到)优秀作文(就是)好词好句,可能需要反思,需要改善。真实的第二个含义就是学生感到像这样非常重要。现在有一些误会、误解,以为把学生拉到外面去参观,去社区访问,去做一些事情(就是真实),其实未必。这不是我们讲的具有教育教学意义的真实。

(三)“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在我们课程标准里面,它具体指的就是语文学习领域,6个任务群,以及这6个任务群的6个学习领域下面课程标准所阐明的系列学习任务。它是一个词,它有特定的所指,教育教学界是有共识的。所以你谈数学学习任务,谈艺术学习任务,地理学习任务,人家都理解,谈的就是课程与教学内容,谈的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所以我特别强调一个学习。因为按照我的认识和对教学实践的了解,现在我们可能主要的问题还是在这里。语文课程教学,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学了一学期,学生学了一个月,学生学了一星期。学生和老师都不太明白这个星期、这一个月,这一个学期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了能够检测,能够评估的什么。所以我强调学习无论是过去20年,还是在过去70年,还是在延伸到 100 年,我们语文课程成立乃至现在和今后,语文教学的主要困难可能还是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尤其是选择教学内容。

只有合适的教学目标,只有有效的教学内容,我们来设计学习的流程,学习的活动才有意义,才有效。

这些学习内容大概可以让大家研究一下,“运用线条、色彩、形状、肌理等,以及对称、重复、对比变化等去欣赏……”这里是有知识的,这里是有原理的,这里是有方法的。这些知识、原理、方法,学生是要学习的。而我们现在的课程标准,包括我们修订语文教材现在可能面临的困难就在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具体化,可操作化这个方面。

文章源自课改中国行,两江小语整理,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延伸阅读:

新学期,落实新课标,教师要上好“五堂课”

语文课本配图出错?小学生的这个质疑,出版社回应了

张华:新课标实施百日,该如何定位本轮课程改革?

崔成林:新课标新课堂五大标准

温儒敏:我理解的语文新课标

华东师大崔允漷:新课标背景下,课程和教学将有这些变化!

新课标下课堂评价标准的四个维度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