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年轻人一个看得见的未来 提升“硬核”制造业“软实力”

日期:2023-05-04 11:34:47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顺德区正在打造最友好制造业强区,如何增强年轻人对制造业企业的认同感,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也要做好企业服务,通过宣传、氛围营造等引导年轻人转变就业观念、实现职业理想。

——顺德区政协副主席谭振东

嘉宾名单

顺德区政协副主席 谭振东

顺德区伦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联委会主任 梁淑艳

顺德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林宏军

顺德区政协委员、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副总裁 卢嘉耀

顺德区政协委员、佛山市天劲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易守琼

伟经集团总裁、伦教总商会副会长 谢秉轩

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 郭秋生

顺达电脑厂招聘经理 卢杏敏

面对当下经济形势和市场形势的复杂变化,顺德制造业“招工难”“用工贵”问题进一步凸显,怎么破?当下年轻人为何不愿意走进制造业企业?如何提升年轻人对制造业企业的认同感?

4月20日上午,第61期“论道顺德”区政协委员建言资政座谈会聚焦顺德制造业的用工痛点,区政协委员和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商协会、企业、职业院校等代表一起探索破题之路。

技能人才短缺如何破题?

人才供需矛盾

高校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是关键

顺德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人才是其中关键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转型升级。

“今年第一季度顺德企业用工需求总体平稳,基本满足供需平衡,但制造业企业仍面临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在座谈会上,顺德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林宏军对于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是由于市场预期低,企业生存压力大,因此员工薪酬并没有大幅提升,但由于生活成本在提供,求职者又想拿到更高的工资,这一定程度上导致技能人才短缺。二是技能人才的供求端即教育部门,和企业所需求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学历不代表能力,高校通过对人才系统培训之后,怎么转化成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是关键。

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位于珠宝名镇伦教,其珠宝首饰专业正是与珠宝产业相契合。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郭秋生认为,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企业的需求相匹配,才能够提高学校就业率,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企业有两个制造业工厂,今年的用工需求是500-600人。相比去年,今年的招聘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好。”伟经集团总裁、伦教总商会副会长谢秉轩表示,制造业企业关注招工难,更要解决留人难的问题。他分享了企业留人的经验,例如增加交通补贴、派发开工红包、开展短途旅游等活动,“通过这些措施,春节后我们企业员工的返岗率从原来的40%提高到80%。虽然这样看起来会增加用人成本,但从新员工的培训,包括质量、技术、效率等方面的平衡,其实各种留人措施成本还是比较划算的。”

伦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梁淑艳认为,政府作为连接企业和人才的“中间端”,一方面要继续指导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让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助力企业招人、留人。

为何年轻人不愿“进厂”?

新业态涌现

“进厂打工”不再成为年轻人的唯一选择

当下不少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当网约车司机,而不愿进工厂当产业工人,一定程度上导致制造业招工困难。现场多位嘉宾剖析了年轻人不愿“进厂”的背后原因。

“年轻人进工厂当产业工人的意愿低,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多年。我们企业每年从各个高校招70到100个毕业生,但三个月之后就可能走了一半,最后真正留下来能够独当一面的不到30%。”谢秉轩表示,这是工厂环境、工作性质以及社会氛围共同产生影响的结果。

“我们接触了一些学生和老师,他们对制造业有刻板印象,如制造业企业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不自由,还有就是社会认同感、价值感比较低,这些方面可能是阻碍年轻人选择制造业的原因。”区政协委员、顺德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副总裁卢嘉耀表示,新业态不断涌现以及就业观念的转变,让“进厂打工”不再成为年轻人的唯一选择。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当代年轻人拥有多元的自我价值实现形式,网络主播、直播带货、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新兴职业的兴起不但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工作方式和内容,灵活就业的工作形式也迎合了年轻人的就业期望。

顺达电脑厂招聘经理卢杏敏也结合企业总结了“95后”“00后”为代表的“Z世代”的就业观,他们更看重个人发展及晋升机会,关注薪资待遇、工作内容和环境,还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近几年,职业教育在我国获得了快速发展,很多“00后”拥有一技之长,本该是解决制造业人才缺口的关键。然而,现场多位嘉宾都提到,“00后”慢就业的现象日益普遍,他们往往崇尚自由,不愿被管束,很难在工厂里长时间干下去。

制造业如何“赢”回年轻人的心?

改变刻板印象

提高工资待遇增强身份认同感

作为制造业企业代表,谢秉轩建议,一方面工厂需要不断通过技术提升,降低工作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另一方面社会上要加大对制造业的宣传,营造制造业当家的浓厚氛围,增强年轻人对制造业企业的认同感。

对于如何改变年轻人对制造业的固有印象,卢嘉耀则建议,主动邀请大学生到企业体验真实的制造业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改变他们对制造业存在的刻板印象,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同时,在社会上弘扬工匠精神,增强他们对技能型人才的身份认同感。

顺德区政协委员易守琼依据自身经历分享留人的诀窍。“制造业企业最核心的就是人才,人才的稳定就关系着企业产品的稳定,关系着客户的满意度。”易守琼认为,企业需要真正读懂年轻人,也需要许给年轻人一个看得见的未来,如通过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或平台,让他们能够有广阔的自我成长空间,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让他们有晋升的渠道以及薪酬待遇的提升。

除了成熟的人才培育机制,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权益和提升员工福利,成为有效提升“硬核”制造业“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对此,卢嘉耀建议,企业要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服务,尊重和关心年轻人的需求,如鼓励公费学习、提供夫妻公寓、以及对于孕期女职工给予特殊关爱包括调整工作负荷和工作环境、爱心车位等。

此外,易守琼还谈到,企业要用感情留人、文化留人,“开座谈会听取员工的心声,如果需要帮助将一对一跟进,用实际行动让员工感受家的感觉。文化留人就是整个公司的团队文化,包括企业自上而下对人员的重视。”

统筹/采写:南都记者 胡嘉仪 实习生 聂慧琳 肖子怡 杨红风

主持:南都记者 路漫漫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