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全国2706家三级医院2021年度绩效考核“成绩单”最新通报

日期:2022-12-24 11:16:41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高

2021年,96.87%的三级公立医院参加了国家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国家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中位数为93.27%,合格率中位数为97.25%,分别较2020年提升3.86个和0.85个百分点 (见图3),为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降低人民群众就医负担奠定坚实基础。 浙江、 福建、 天津、 北京等省份的参加率和合格率均位于全国前列。

图3:2018-2021年三级公立医院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情况

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为87.90%,较2020年提升近2个百分点。建立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台账、制定预防性维护维修计划的医院比例有所增加,多数医院能够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巡查保养和检测校准,并定期开展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适宜性评价,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的规范化水平逐步提高。

部分医院建立了“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对抗菌药物和辅助用药进行统一监测,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国家基本药物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通用名进行标记,引导临床医生优先选用。

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4.55DDDs,较2020年下降1.73DDDs,持续优于40DDDs的国家要求。在综合考虑诊疗疾病复杂程度的基础上, 北京、 天津、 云南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持续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为42.59%,较2020年提升0.70个百分点;门诊和住院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分别为56.03%和95.82%,较2020年提升1.53个和0.19个百分点,基本药物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 (见图4)。辅助用药(依据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收入占比为0.86%,较2020年下降0.86个百分点。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使用比例为75.67%,较2020年增加10.25个百分点, 三级公立医院使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的积极性逐步提高。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为17.01%,点评出院患者医嘱比例为20.04%,较2020年分别增加1.80和0.88个百分点。

图4:2018-2021年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及辅助用药使用情况

管理专业化能力不断增强

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稳步提高

2021年,全国76%的三级公立医院设立了总会计师,约200家医院在2021年新设了总会计师,逐步发挥总会计师在医院重要经济事项分析决策中的专业优势。部分医院在部门协调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方面探索并总结相应经验。

如通过强化预算约束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积极推进预算全过程信息化闭环管理,推动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全额、全程、全员等要求;建立临床科室和病案编码人员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持续提升病案首页数据质量;设置专科运营助理,在充分掌握医院整体发展建设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各临床科室特点,协助临床开展运营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收支结构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为27.96%,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为37.13%,与2020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29.71%,较2020年下降3.04个百分点。三级公立医院“腾笼换鸟”调结构取得成效。

次均医药费用也下降明显。 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降幅为4.44%,住院次均费用增幅为0.92%,门诊次均药品费用降幅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降幅分别为10.85%和4.21%。其中,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相较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仍呈下降趋势,次均医药费用增幅进一步下降。

▲ 点击查看:【德品医疗股份】为中国医院打造更智慧的护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参加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的比例达到99.71%,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全国平均级别达3.83级。三级公立医院更加重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智慧化建设。

从医院看,78.55%的三级公立医院达到4级及以上水平(占比较2020年提高13.66个百分点),9.75%的三级公立医院达到5级及以上水平。

从省份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新疆等省份的平均等级在4级以上; 山西、山东、西藏等省份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等级整体提升较快 (见图5)。

图5:2018-2021年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情况

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平均为90.53元,在业务量大幅提升的情况下,万元收入能耗支出仍与2020年基本持平, 三级公立医院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促进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推动绿色转型。

人才培养取得积极进展

学科建设能力有所增强

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学人才培养经费总额较2020年增长1.29%,其中,毕业后医学教育经费投入在医学人才培养经费中占比为50.85%,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人员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医务人员比例为18.66%,较2020年增加0.80个百分点。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的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医师数量均较2020年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麻醉医师数量增长最多(约1300人),重症医师数量增长幅度最高(约6.10%),紧缺医师数量增长较多的省份主要集中在 四川、江苏、河南、广东、浙江;除儿科医师占比与2020年基本持平外,其他四类医师占比均较2020年有所提升。

医护比基本保持稳定,每百张病床药师人数4.64人,较2020年增加0.19人; 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广东的每百张病床药师人数明显高于其他省份。

2021年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经费和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成果转化金额较2020年均有所增加。部分医院积极搭建多学科交流的科研平台,促进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辅助诊疗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更加注重临床研究和临床诊疗协同,开展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服务临床和疾病防控一线。

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科学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分布区域方面,从全国数据看,部分非省会城市的三级公立医院发展势头迅猛,但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省份和省会城市,中西部地区和非省会城市三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弱。

医疗水平方面,各区域、省份之间医疗服务能力差距有所缩小,但华北、华东地区的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水平的综合实力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难度较高手术的开展也普遍集中于华北、华东等地区。

服务支撑能力方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也呈现出华北、华东地区的优势特点,东北地区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级别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东北、华北地区的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人员经费占比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人才培训效果低于其他地区。

常住地患者跨省异地就医(按照患者工作地和居住地判断患者是否为异地就医)的比例为5.49%,较2020年增加0.1个百分点,但相较绩效考核开展以来的其他年份仍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诊疗水平方面,部分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的CMI值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综合考虑收治患者的疾病复杂程度后,仍有近三分之一的综合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未达到相应要求。

服务能力方面,门诊患者希望在就诊的过程中能够有干净整洁的就诊环境、便利的挂号条件及清晰明确的标识等;住院患者希望能够加强疼痛管理,重视饭菜质量和临床营养,提升出入院手续办理的便捷程度等。

学科建设方面,部分医院因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编制问题等导致人才引进困难和人才流失严重,表现为教育经费有限、临床带教师资不足、科研基础较为薄弱、信息技术支持力度不够等。县级三级公立医院在人才配备、科研创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弱势,2021年,约半数县级三级公立医院没有科研经费或科研经费总额位于全国的后10%。

持续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

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通报》中指出,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将绩效考核工作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以满足辖区内重大疾病临床诊疗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强跨省异地就医占比较高和服务能力薄弱的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落实三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提升疑难危重患者的综合服务能力。

进一步巩固对口支援和组团式援藏援疆工作成效,在资金投入、政策引导等方面向薄弱专科和优质医疗资源缺乏的领域倾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发挥三级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以绩效考核为抓手,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完善支持公立医院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衔接和系统集成性,持续发挥“三医联动”作用,为三级公立医院良性有序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政策环境。

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扎实有效组织推进本辖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对辖区内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破解当地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中的瓶颈问题,引导辖区内三级公立医院落实发展和改革的各项要求。

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持续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带动公立医院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国家卫健委

(1)时隔两年迎来“更新式”修订,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

(2)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卫健委发布重要文件,关于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

进入筑医台资讯

了解更多内容详情

END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