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研究建立产业准入及退出清单制度

日期:2023-03-28 11:20:04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十三五”期间,累计退出钢铁落后产能1.5亿吨以上、水泥过剩产能3亿吨左右,地条钢实现全面出清。2017年—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7.9%。其中,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3.8个百分点。

在备受关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上,也实现了全球领先。截至2022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13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总量。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经成为电力新增装机的绝对主体。

与此同时,去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少排22.6亿吨二氧化碳。风电、光电、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8年位居世界首位。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9%,煤炭消费比重已由2012年的68.5%下降至2022年的56.2%。

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方面,中国建成并完善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截至2022年年底,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亿吨、成交额104.75亿元。绿色金融稳步发展,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有序开展。自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以来,已发放3000多亿再贷款,支持商业银行发放5100多亿贷款。

最后,生态系统稳定性也不断提升。中国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2022年,中国在超额完成国土绿化1亿亩既定目标基础上,又宣布未来10年内植树700亿棵。过去1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也就是碳汇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

未来五大方向

在诸多成就的基础上,中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仍在稳步向前。

赵英民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也从以下五大方向阐释了生态环境部的下一步工作。

首先,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研究建立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碳达峰目标为导向的产业准入及退出清单制度。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同时,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能源供给体系低碳化和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其次,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生态建设等多领域协同增效。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工业领域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加大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力度,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加快新能源车发展。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多措并举提高绿色建筑比例。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提高生态系统碳汇与净化功能。

第三,提高大气、水、土壤、固废等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治理水平。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推进水环境治理协同控制,大力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协同控制,鼓励绿色低碳土壤修复。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同控制,加强“无废城市”建设。

第四,开展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企业等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重点城市群等探索减污降碳有效模式,助力实现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目标。针对不同类型城市,加强城市建设、生产生活各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鼓励各类产业园区推进能源资源的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推动重点行业打造减污降碳标杆企业。

第五,强化科技、法规标准、管理政策等支撑保障。推动大数据、数字化、信息化等绿色赋能。将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加快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有关技术规范。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管制度。积极参与国际绿色标准、碳计量等规则制定。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