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北大数字金融Workshop第四讲

日期:2023-03-17 11:20:12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Buchak教授与合作者通过手动搜集各国特别是政府相关的open banking policies(以下简称开放银行政策),构建了基于国家-年份的衡量开放银行政策实施的虚拟变量以及定序变量,同时利用实证回归与结构估计的方法,考察开放银行政策的影响。

通过开放银行政策实施与国家事前特征的不相关性,Buchak教授和合作者论证了开放银行政策的实施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法治环境、社会文化等一系列因素无关,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开放银行的实施视作相对外生的政策变化,来分析开放银行政策对金融科技市场进入和创新的影响。

Buchak教授和合作者首先进行了简化式(reduced form)的回归分析。第一,研究发现开放银行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银行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数量,拓宽了其他金融机构的数据可得性,这种效果在开放银行政策规定更为全面详细的国家更为明显,开放银行政策实施的不同衡量方式对于结果没有明显影响。

第二,研究发现开放银行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金融科技初创(fintech startup)方面的风险资本投资(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促进了金融领域的创新进入,这个结论在DID框架和event study框架下稳健。在开放银行政策实施规定更为全面详细的国家,金融创新加入的程度也更大。

基于实证回归的结果,Buchak教授和合作者构建了一个两期的消费者离散选择模型来进行结构式(structural form)回归。他们利用倒推法(backward induction)求解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对于短期均衡,第一期的数据生产被固定,消费者和企业仅仅考虑第二期的效用与利润;对于长期均衡,第一期的数据生产也被允许调整。

在第二期,数据已经被生产出来,企业利用数据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数据使用类(data-using)”产品(例如需要用到消费者用户信息的金融借贷和投资理财等业务)。模型允许企业进入与退出,消费者根据自身的效用进行离散选择,而企业根据自己是否具有对应消费者数据的可得性,进行事后还是事前的利润最大化。

在第一期,固定数量的企业为为同质性消费者提供“数据生产类(data-producing)”产品(例如银行账户和支付工具),消费者和企业的决策逻辑与第二期类似。

在mixed logit model的框架下,Buchak教授和合作者通过参数校准,利用该结构模型进行预测,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开放银行政策增加了金融部门的企业数量,这和实证回归的结果一致。此外,结构模型给出了社会总体福利增加的额外预测,福利的增加在理财服务部门(financial advice context)的增加多于借贷部门(lending context),这是因为前者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第二,不同的消费者异质性对于政策的效果评估会产生不同影响。如果消费者异质性体现在其边际借贷成本上,开放银行政策的实施会以高成本借贷者受损为代价增加竞争;如果消费者异质性体现在支付其支付意愿上,开放银行政策的实施会增加价格歧视,人群分布的不同会导致政策实施的最终福利效果产生差异。

第三,更多的消费者数据信息、更低的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都会增加开放银行政策对于金融科技创新市场进入的正向影响。

Buchak教授接着从短期均衡转向长期均衡,考察了在开放银行政策实施的框架下,消费者非理性以及事后竞争增加对于银行事前提供“数据生产类”产品的影响。预测发现,开放银行政策的实施在长期仍然会增加其他金融机构的数据可得性以及金融创新,但消费者非理性以及银行非自愿分享数据等问题也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整体福利。

最后,Buchak教授还对实证回归和结构估计的结果进行了诸多稳健性检验和拓展。对于实证回归的结果,Buchak教授和合作者一方面考察了金融科技的行业异质性,结果稳健,另一方面考察了开放银行政策的实施对于非金融科技初创方面的风险资本投资的影响,不显著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潜在混杂变量的影响。对于结构估计的结果,Buchak教授和合作者将模型拓展到允许消费者选择部分企业分享信息的情形,相应的预测结果和主要结果基本一致。

北大国发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北大国发院助理教授胡佳胤、韩国成均馆大学助理教授、中心特邀研究员边文龙等在报告过程中提问并与Buchak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

(整理:江弘毅)

(第三 讲回顾 | Liyan Yang: 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

(第二讲回顾 | Laura Veldkamp: 数字经济的一个理论模型)

(第一讲回顾 | Sean Higgins: 为什么小企业不能抓住有利可图的机会? )

(北京大学2023春《数字金融》WORKSHOP开讲啦! )

北大数字金融workshop邀请到国内外多位知名学者与专家,和大家分享各自在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平台经济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每次讲座时长为一个半小时,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主要面向对数字金融学术研究感兴趣的高校师生。讲座将在北大国发院官网和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公众号“未名湖数字金融研究”持续发布每一次讲座的最新信息,欢迎大家参加。

未名湖数字金融研究

“未名湖数字金融研究”公众号(idf_pku)为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Digital Finance, Peking University)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学术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成为学术界引用率最高的测度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中心研究团队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风险与监管研究”。中心还积极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和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都分别组建了联合课题组就中国数字金融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