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DIP改革下医院之核心: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

日期:2023-05-09 11:49:07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三是小步走不停步。医院高质量发展是一篇大文章,远比经营一家公司要费劲、要艰难。一蹴而就制定一个成熟的绩效方案、一锤子买卖就打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恐怕更多是一厢情愿。逆水行舟,想躺平就只会退步,不做改变就会被迫改变,但是小的进步亦是进步,哪怕小步走、只要不停步,终会见到成效。医疗机构要用好DRG/DIP的工具,深入到数据层面分析问题、掌握情况,坚持激励性与公平性相统一,坚持长远性与现实性相兼顾,不断修正和改进,朝着既定目标不断进步和进取。

绩效考核要盯住患者的“用脚投票”

患者“用脚投票”一直存在,但在DRG/DIP付费下将得到持续的放大和增益。因为,原本患者情况各异,医疗机构之间尚且缺乏客观比较的尺度,患者也很难得到用脚投票的有效信息。但是,DRG/DIP分组本身就是一个管理工具,就是一个衡量尺度,它将把杂乱无章的病例变得有章可循,使全不可比的病例实现病组可比。每个医疗机构每个病组的就诊人次、时间消耗、费用消耗、中低风险死亡率、患者满意度等,都将直接刺激患者的神经,给群众更加直观、更加科学的就医指引。这种用脚投票的加剧,将成为关系医疗机构生死存亡的大事,患者都不登门、都不青睐,其他一切都是空中阁楼。因此,医疗机构的绩效考评指挥棒一定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盯住患者的用脚投票加强激励和约束。

一是质量要更有保证。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没有医疗质量,患者久治不愈,甚至出现医疗安全问题,对医院将是致命的伤害。DRG/DIP付费下如果管理不当、约束不力,客观上是可能出现降低服务质量、减少应有的服务内容的,因此,秉持初心、患者至上、关注质量应该是医院考量的基本出发点。

二是医疗要更有效率。更有效率说白了就是要让患者少花钱。当下群众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诟病既集中在大医院、好医院“就医难”上,还集中在感受非常明显的“看病贵”上。这是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本义,也是医疗机构应该相向而行的本心。只有医疗更有效率,才能降低成本、才能获得盈余激励,才能让医院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是服务要更有温度。“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在医药行业流传甚广。从科学上讲,患者的心态、意志肯定会极大影响到疾病治疗。因此,一个医院服务的温度显得特别重要。中国医护人员的不易大家都很认同,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压力巨大,劳心费力。但可能恰好因为如此,更需要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更需要凸显医院服务的温度。比如,医生问诊更耐心一些,护士语气更柔和一些,医院设计更人性化一些,等等,这些,也都是可以在绩效方案中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

绩效考核切忌与每个病例的DRG/DIP盈亏挂钩

压力传导是按级负责管理体制下的必然,但是按级负责体制也恰恰需要凸显各个层次在转移压力、缓解压力、承担压力等方面的作用。在按项目付费时代,绩效考核的逻辑可能能够较为简单,鼓励多收治病人,个别的默许甚至鼓励在病人身上创造更大收益,医生的收入可能能够直接跟他的收治情况直接挂钩。到了DRG/DIP支付方式下,成本和收益有了一个角色转换,但是这其中本身的平均数法则、本身的收治患者结构、本身的院内用药和耗材,这些都不是医生甚至科室能够决定和改变的。如果强行地、简单化地把医生收入与病组盈余、甚至与每一例患者的盈亏挂起钩来,那么只会导致医生出于自身利益的保护,偏离应有的轨道,以赶患者出院、降低服务质量等不合理不合规的行为来刻意“趋利避害”,最终损害的是医院和患者的整体利益。DRG/DIP确实对医院的运行成本、运行效率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是这种考验更多的是考验医院管理者和管理层的智慧和魄力。医院更应该做的是在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治疗效率、加强药耗比选、抓好资源调配、遏制过度诊疗等方面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引导医生凭本心治病、凭医术和劳动获得体面收入,切不可饮鸩止渴、竭泽而渔,将医护收入与每个病例DRG/DIP盈亏挂钩是医院、医护、医保、患者全输的结局。

作者 | 李跃芳 湖南省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处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编辑 | 符媚茹 刘新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