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知识 启智增慧 培养道德

日期:2023-04-21 11:57:20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互联网时代,在海量信息面前,选择读什么是困难的。这种情况下,经典阅读的意义更加凸显了。经典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考验,是经过可靠筛选流传下来的好书,凝结了一个民族的思想精华。它们让人初次翻开却如逢故人,即使多次重读还有收获。如果我们想要比较深入地理解经典,应该如何着手呢?唐宋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我想以此为例谈谈这个问题。

唐宋诗词之所以是经典,在于它用优美凝练的方式写出了普通人共通的情感、价值和思考。当年,我做青年教师的时候,中秋、国庆期间到新生宿舍去看望学生,遇到一个云南来的学生,因为想念母亲,一个人对着屋角抹眼泪。当时安慰他,我想到的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乡游子共有的情感,让我们在人生的某些时刻发出相同的感慨,因而能抚慰心灵。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所以被称为“千古第一中秋词”,也在于它写出了我们面对有限生命时心里的所思所感。这些情感、价值和思考,是人同此心、古今一体的,因而成为自古至今人们抒发人生感悟、沟通彼此心灵的最好媒介。我想,这就是唐宋诗词佳作之所以流传到今天还有生命力的奥秘所在。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人。一开始读诗词作品时,我们可能会比较关注艺术层面的东西,如遣词造句和平仄、对仗如何工整等,但慢慢地往深层去,最后一定是读人。透过作品,我们和古人进行心灵的交流。读李白的诗,仿佛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就站在我们面前,到这个境界,就算是读进去了。读杜甫的诗,能看到一位漂泊者对中华文化的仁爱、以人为本作出生动丰富的阐释,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这也算读懂了。苏轼一生多坎坷,长期处于逆境,但恰恰是写于逆境中的诗词和小品文,对后代读者有巨大的启发意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的一生中,或早或晚、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态度去面对。苏轼用博大的胸怀、愉快的心态去拥抱人生,相信只要坚定、从容地走下去,事情就会有变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认为好的学者读书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读书要排除功利目的。在契诃夫小说《打赌》里,年轻的律师主动放弃银行家承诺的大笔赌注,只因打赌的15年里他沉浸在书的世界,过上了更有意义的生活。这篇小说也说明: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的生命,提高人生境界。我想,这就是我们应当秉持的读书态度。

(作者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永葆探索未知的热情

袁亚湘

数学是美的,几何图形有对称美、比例美,数学公式有简洁美、准确美。这不只是数学家的看法,普通人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发现数学之美。当然,更多时候,人们感受到的是数学的实用美。我从事的非线性最优化方法研究,就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经济金融等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

数学之美不限于好看和实用,还在于它充满魅力,它以理性的光彩和逻辑的缜密,激发人们不懈探索新的未知。对于数学研究者来说,要想在漫长的科研工作中保持求知热情,兴趣尤为重要。很多人问我,孩子怎样才能学好数学?我的回答无非二字:兴趣。只有找到兴趣点,才能游刃有余、水到渠成。不只数学,在任何领域,兴趣都可以给一个人带来无穷的动力,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

广泛阅读是培养兴趣的好方法。阅读陪伴了我的成长、求学和工作之路,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我不断阅读,不断获取知识。阅读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从不同维度思考问题。就拿艺术史来说,人们熟知帕特农神庙高与宽之比接近黄金分割比例;同样奇妙的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的两部分音符数量,分别为377和233,二者之比恰好等于0.618。原来,艺术中的美也可以源于数学,我们也可以通过数学思维来欣赏艺术之美!

小时候在农村,我会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三国演义》《简·爱》等文学名著,为自己打开一个文学世界,也会出于好奇心、觉得“好玩儿”,借来中学教材,懵懵懂懂地领略各种知识。一次偶然机会,我借来华罗庚的《从杨辉三角谈起》《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在这两部经典数学科普读物里,大名鼎鼎的数学家用严谨又有趣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那种获得知识的快乐令我至今难忘。一个从小喜欢数字、喜欢打算盘、喜欢琢磨数学问题的孩子,从此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阅读能够帮助人真正认识自己,更好实现人生价值。现在,书籍知识浩如烟海,我们要善于借助经典著作和信息技术,更好地获取新知,汲取营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向、热情所在,更深入地认识自己。

这些年,受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学术报告的中国数学家越来越多。这说明我们在数学领域人才辈出,基础研究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凭借兴趣和热爱叩开科学大门,攻克科研难题,攀登科技高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过程中贡献力量。永葆这份探索未知的热情,必将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在阅读中感受丰盛与幸福

彭凯平

经常有人问我,读书和不读书到底有什么区别?思想家培根认为,读书可以增强思想的力量,增加知识的掌握,增进修辞与表达。其实,除此之外,读书更大的作用是改造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善良的人,有品位的人。

人类学会制造工具约有250多万年历史,学会阅读与书写不过才5000多年时间。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这5000多年历史所造就的人类文明远超过去250多万年的积累。阅读与书写使我们摆脱了蒙昧,塑造了我们区别于动物的大脑,并由此开启了人类所独有的审美、创造与同理心。

心理学家发现,由于人类学会阅读与书写的时间比较晚,所以人类的大脑并没有进化出一个独有的区域来专门负责读写。我们所有的读写都需要大脑许多功能区域的参与协作。科学家曾经提出一个“大脑神经元再利用” 假说——当我们阅读时,大脑中现有的神经元将被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能力。因此,阅读是一个大脑“再造”的过程,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我们的大脑神经元活动更加活跃、更加高效、更加协调,进而提高我们的智慧与审美。

现代心理学还进一步发现,所有的符号(包括文字、图表等)在进入大脑后都变成了神经网络连接,它产生大量的生物电和生物化学反应,在全身激荡。知识的存储方式并不完全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大脑皮层中,知识同时存储于人类的身心体验中。心理学家将这个功能称之为“具身认知”。因此,阅读不只是眼睛看、脑袋记,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等同时也在阅读,并被阅读所浸染着。知道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时的抑扬顿挫、悲欣交集会让人们拥有更丰富的想象、更丰满的思考与更丰盛的体验。真正的知识是和身心体验联系在一起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认为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身心体验是人类认识自己和世界最基本的方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的过程意味着将知识打上自己的烙印。因此,我们提倡的知识观,是知行合一的知识观——行成于思、由行致知。

积极心理学已经证明,积极的生活态度将更大程度地成就丰盛与幸福的人生。文化心理学研究发现,重视身心感受的阅读者比只注意内容逻辑的阅读者对知识具有更宽广的理解。这是因为,人类的情绪与体验也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对于一个人的幸福与成功更加重要。读书应该是一种积极的生活体验,能赋予我们更多追求与守护幸福的能力。

(作者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平凡中活出诗与远方

马保利

作为一名民航机长,我在飞行之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读书。还记得11年前,我刚刚进入航空公司工作,同事们发现我经常捧读古典诗词,便问道:诗词对飞行有用吗?11年后,我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面对压力从容沉着应答,最终摘得总冠军,又有人问我:飞行对读诗词有用吗?

在我看来,“用”在静水流深处。

中华诗词是从小伴随我成长的伙伴。我的父亲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酷爱诗词和绘画。小时候我家是青瓦白墙,父亲经常在墙上画小桥流水、枯藤老树,旁边再写上诗词,让我感到诗词好看好听。中学时代,我被电视剧《冲上云霄》激荡起当飞行员的壮志豪情,通过努力,顺利考取大学飞行技术专业。毕业后入职民航,并在28岁那年升任机长,4年后成为飞行教员。一路走来,我对阅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没有改变。

飞行员这个职业给了我行万里路的机会。不读书的话,我可能只会赞叹“山好高”“河好长”“海好蓝”;读书以后,飞越高山时,我会体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俯瞰大海时,我会慨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执飞航班进行机长广播时,我会根据航路特点,用贴切的诗词去描绘舱外途经的美景,让旅客在跨越山海的飞行途中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悠久浩瀚的传统文化给了我看世界和飞行的新视角,我也希望将诗与远方传递给旅客,让人们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上不仅感受到高度和速度,也可以感受温度和风度。

作为一名飞行教员,我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传帮带”的飞行教学工作。我引用《论语》中的“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告诉学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细致谋划而后再行动,才能飞得更从容,飞得更安全。我还引用《左传》中的“立德”“立功”“立言”,阐释良好的飞行作风、精湛的飞行技术、扎实的飞行知识之于飞行员成长的重要性。这些言论和记述虽然发生在几千年前,但今天读起来,仿佛就在耳边,依然给予我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

如今,家里摆满了书摊上淘来的旧书,每次飞行我都要在行李箱里装上一本,女儿从小也跟着我读书、喝茶、背诗词。家里的小黑板,就像当年父亲的墙画一样,是诗词启蒙的延续,是文化血脉的传承。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国传统智慧、学习先贤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成长成熟,也体会到平凡人生的诗意。我们今天的生活是那么美好,如果能在其中注入更多文化内涵和传统养分,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过得更加有滋有味,真正活出寻常生活的诗与远方。

(作者为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飞行教员)

版式设计:蔡华伟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