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事业 右手生活 银川:让青年人才有奔头更出彩

日期:2023-05-12 11:43:31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当时发现家乡的畜牧业发展很快,但缺乏优质牧草。”今年32岁的汪威是宁夏灵武人,毕业于四川大学,2014年创办了同心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去年,依托引进的152套世界先进农机装备,他的公司新种牧草5.3万亩,累计向周边省份供应优质牧草18万吨,收入1.3亿元,净利润达2100万元,带动周边近3000户农民创收9000多万元。

宁夏肉牛养殖产业发展一直不错,汪威想建一座标准化肉牛养殖场,但缺乏资金。2019年,在银川市政府和团银川市委的帮助下,他筹集到2600万元,建起了240亩的养殖场,目前存栏肉牛2200多头。

在团银川市委及有关部门的帮扶下,汪威和技术团队去浙大、上海交大等高校学习先进的创业理念和做法;与浙大等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引进26名农业专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我个人也被授予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既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认可,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创新。”他说。

宁夏参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办者崔澎虎,在创业期间也得到过当地“真金白银”的帮助。他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年底开始创业,主业是拍摄纪录片、宣传片、微电影。当时尽管西夏区就创局为他提供了中关村大厦的免费办公场地,但没多久疫情来了。

在缺乏资金、人才、业务的窘境下,崔澎虎通过参加银川市的创业比赛申请到35万元创业贴息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团银川市委还多次为像他这样的创业新手举办创业辅导、业务交流沙龙和创业赛事,帮忙对接有关部门的创业政策。这3年多,崔澎虎带着十几人的团队推出了“宁夏非遗”等新媒体产品。去年,他团队的营业额有300万元。“希望自己的创业团队努力做好宁夏本土原创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播者。”他说。

做好“后半篇文章” 让留银青年人才舒心立业

为避免出现只“引”不“留”的尴尬,当前,银川市正强化措施加强人才引进后续服务。

宁夏隆德青年脱继龙4年前从银川能源学院毕业,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曾在团银川市委工作服务。当时,按照在银新就业人才政策,他申请到了保障性租赁住房。脱继龙后来成为宁夏微光义工志愿服务总队副队长,服务队开展志愿活动,总是首先想到寻求团银川市委的帮忙。目前,这支服务队有志愿者7.6万余人,志愿服务时长超87万小时,服务内容包括为老服务、关爱困境青少年等。最近,这支服务队正与团银川市委及一些乡镇(社区)对接,协助开展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服务等。

今年29岁的来银创业者郭斯贤是福建漳州人,他有两次入宁工作的经历。第一次是2016年,他从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以西部计划志愿者身份被安排到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3年;第二次是2020年,作为闽宁协作专业技术人员,被漳州市商务局派到永宁县闽宁镇,参与东西部协作招商引资工作。2021年援宁工作结束后,郭斯贤留银创业,成立宁夏闽宁缘商贸有限公司。公司目前有近30名员工,主业是“宁货出塞、闽货西行”式消费帮扶。

郭斯贤的办公场所、住宿问题都是闽宁镇根据帮扶政策免费解决的,他还参加过团永宁县委和闽宁镇政府组织的业务培训交流和产品宣传推广活动。创业青年能享受什么优惠贷款政策、贷款怎么办理、人才招聘信息适合发在什么平台,这些都是他从团银川市委举办的青年创业者交流会上了解到的。“留在这个城市工作,未来充满希望。”郭斯贤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