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降薪、停发年终奖…威马汽车“危矣”!

日期:2022-12-01 17:33:08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曾几何时,威马汽车也是造车新势力中有头有脸的一个,甚至与蔚来、小鹏、理想并称造车新势力四小龙。

如今的威马几乎是掉队的代名词,好不容易火了一把,还是“年亏82亿创始人年薪12亿元”的乌龙消息,这次又因降薪旋涡再上风口。

“普通员工工资七折发放,高管的工资更是对半砍”——在我们讨论电动车降价潮的时候,威马汽车也降了,不过降的不是车价,而是员工的薪水。

遭受着严重的财务压力,威马创始人沈晖还曾与王兴打赌威马能挤进造车新势力TOP3,现在看来沈老板完全没有了胜算。

上一次是创始人“天价”薪资,这一次则是员工待遇“节衣缩食”!

对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威马汽车来说,2022年这个冬天将格外寒冷。

薪资迷局背后,是销量寒冬、亏损寒冬。曾创造单轮融资记录的威马,何遇如此寒气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威马汽车还未走出“创始人年薪12亿”的外界质疑风波,又因全员降薪陷入新的舆论旋涡。

11月21日,威马汽车CEO沈晖发布内部信宣布,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同时对公司整体运营费用进行精简,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

具体措施为:从2022年10月开始,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的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的基本工资;调整公司发薪日、取消年终奖等奖金、暂停发放购车补贴等。

对于该消息,威马方面向媒体证实该内部信属实。

实际上,关于威马汽车员工降薪的消息,早在10月底就有相关消息传出。据21世纪经济早前报道,威马在10月内部员工沟通会上就宣布了四项工资优化措施。

而且,这已经不是威马汽车第一次传出降薪的消息。早在2020年3月,有自称威马汽车员工的网民在社交平台上爆料,公司召开线上电话会议向员工讨论年终奖发放事宜,公司人事部门通知全体员工取消年终奖,13薪也延长至当年6月发放。针对取消年终奖的理由,公司人事部门给出的解释是“去年KPI不达标”。

“有福老板享,有难一起当”一句话道出员工的心酸,前段时间沈晖的12个亿年薪事件还没完全过去,员工降薪就先落实了。年薪12亿虽不真切,但也让威马站在了舆论中心。

此前据媒体报道,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的薪资在2021年高达12.6亿元。除此之外,威马汽车向主要管理层支付的薪资总额为17.5亿元,沈晖一人薪资占据了主要管理层薪资的72%。

随后威马汽车回应表示并非如此,据了解,目前沈晖的年薪是由普通薪金与受限制股份两部分组成,其中实际薪酬仅201万元,剩余部分是以受限制股份形式发放,而这部分钱只有威马上市后沈晖才能将之收入囊中。换而言之,如果威马上市情况不理想的话,沈晖也将拿不到这部分钱,现在应该是无法动用的。

按照招股书,对于一些高管来说,即便是薪酬减半,也能拿到百万级年薪。

而与沈晖“12亿天价薪酬事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威马汽车的交付量却一言难尽:

乘联会数据显示,威马汽车今年10月销量为1117辆,1-10月累计销量不足3万辆。

作为对照,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哪吒等其他头部新造车企业今年1-10月累计销量都在9万辆以上,其中哪吒和小鹏突破10万辆。

相比它们,威马汽车在市场火爆的大背景下,今年前10个月共交付3万辆新车,成为严重拖后腿的一家,即便是把统计区间回放,威马汽车在2019年至2021年三年期间,累计交付也才8.34万辆,年平均交付量不足3万辆,市场表现与成立初期的期待差距甚远。

不难看出,在销量不佳及新能源汽车成本日益上涨的大背景下,威马汽车的处境越发困难。

靠降薪,威马汽车就能度过寒冬了吗?这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作为国内浩浩荡荡造车新势力大军中的一员,威马前几年的发展虽然说没有一鸣惊人,但也是可圈可点,甚至还能和“蔚小理”打个来回。

资料显示,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12月,与理想同一年成立,比蔚来、小鹏晚一年,属于最早开始交付的新势力之一。而且更是少见的从成立之初就坚定不走代工模式,要自建工厂自己生产。

不过,与“蔚小理”不同,董事长沈晖在成立威马之前,曾在菲亚特、沃尔沃等车企任职,前任职位为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可以说在汽车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

2018年1月,威马收购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拿到生产资质。2018年9月,威马首款量产车EX5正式上市,售价14.68-19.88万元,定位紧凑型纯电SUV。

威马汽车一度处于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2018年,威马汽车交付量排名行业第二。2020年,威马汽车累计销量达2.24万辆,在新势力车企中仍排名第四。

如今,威马汽车明显“掉队”了!

2020年年初,在王兴表示看好理想汽车时,沈晖隔空喊话“威马一定会是Top3之一”。

然而,在此之后,威马汽车销量开始出现颓势,除了被小鹏、理想反超外,后续还被哪吒、零跑等二线造车新势力品牌反超。

进入2022年以后,威马汽车的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声量全无,被一众后来者赶超,而唯一引发公众关注的事件竟然还是创始人12亿年薪一事。

据威马网站显示,目前其在售车型有EX5-Z、E.5、W6。而被寄予厚望的M7车型在2021年末曾亮相,但至今尚未上市交付。

众所周知,造电动车是一门极其烧钱的生意,蔚来李斌直言至少要花200亿元,何小鹏说200亿都不够花,雷军甚至准备了1000亿......随着越来越多的巨头下场、政策调整以及市场格局的变化,新势力造车对资金的渴求来到至高点。

连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都时刻表达的资金问题,在二线新势力里只会更迫切。而作为二线新势力的代表,此次威马汽车的降薪风波同样暴露出其“缺钱”问题。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3月,威马汽车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仅36.78亿元。相比其他造车新势力上百亿的现金储备,威马汽车的“钱袋子”确实不够鼓。

此外,近几年来威马汽车的毛利率一直处于负数。

2019年-2021年威马汽车三年毛利率分别为-58.3%、-43.5%和-41.1%,而理想毛利率2020年一季度就已首次转正,蔚来与小鹏也在2020年第二、第三季度相继转正;

期间威马汽车总营收分别为17.62亿元、26.71亿元、47.73亿元,三年合计92.06亿,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三年合计174.3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0.4亿元、-42.25亿元、-53.63亿元。

在毛利一直处于负数的情况下,外部融资也成为威马获得资金的重要渠道。

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从 A 轮到 D 轮,威马共获得了 4 轮 12 次融资,共计得到超过 410 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资金。

不过,获得了巨额融资并未解决威马的困境。

据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威马汽车的借款总额分别为24.2亿元、64.1亿元和99.5亿元,负债已接近百亿。

在降薪风波之前,威马汽车也通过尝试IPO解决资金问题。

2021年,威马曾冲刺科创板,但后续有报道称威马汽车被质疑科技含量不足,研发占比不高,再加上连年亏损,以及上市材料审核出现问题,使得其科创板受阻。

今年6月,威马又转而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港交所官网最新消息显示,威马汽车递交的上市申请仍然在处理中,尚且没有具体日期。

近年来,随着传统车企巨头投入加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威马汽车能否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中存活下来,现阶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要问威马为何陨落得那么快,归根结底还是产品的问题:

威马主销车型——EX5多次被报道发生自燃现象。2021年9月,温州一辆威马EX5发生起火,12月份,威马汽车又接连在郑州、海口、三亚“起火”,短短一个季度,威马创下4次起火纪录。

2020年10月,威马汽车就因自燃隐患召回了共计1282辆EX5。召回原因是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

在自燃风波之后,威马又被爆出偷偷锁电:以“升级”的名义把客户骗到店内,通过程序使电量只能充到80%。这一事件最后闹上了广东3·15晚会,甚至还被央媒点名。

威马汽车的衰落还与其定位有一定关系,在成立之初,沈晖把威马定位成“电动汽车版的大众”,主攻10-20万元的中低端市场。而对于中低端来说更是需要以高销量低毛利的走量取胜,只要毛利率一日不能转正,生存压力就越来越大。

持续亏损、销量下滑、现金流不足以及上市机会渺茫,威马的“钱荒”将会持续。

按照这个态势下去的话,即便是“节衣缩食”,威马汽车能否熬过新势力寒冬依旧难说,恐怕真的是威马“危矣”!

参考资料:

《从威马降薪风波,看二线新势力的生存现状》,汽车公社

《威马陷入“降薪门” 再不上市快撑不住了》,超电实验室

《威马汽车全员降薪 CEO沈晖呼吁公司上下共渡难关》,经济观察报

《威马汽车高管带头全员降薪,但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吗?》,汽车价格指南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阅读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搜狐“我来说两句” 用户公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