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培训】教学能力的三大基石

日期:2023-07-16 12:02:00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从教学能力的“两大基石”的提法上,我们就知道:

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法”知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也是学校对新教师进行教学培训的重点所在。

教学法的核心是什么呢?

我们先说 单一的“教学方法”,

它就是如何开展知识讲解、知识内化、效果评测的各种“教学事件”。

比如:

在上述所示的单一“教学方法”中,

“以教师为主”的方法,是 职业初期、中期 发展的难点(参见“第三大支柱”)! “师生互动”的方法,在 职业初、中、后期 发展中,一直是重中之重!——这也应该是老师研究、积累、改进的重中之重! 而“单纯”的“以学生为主”的方法,则更多地见于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项目中。在教学实践中,这一方法必须要有效融入“师生互动”之中,才真正具备可行性。

在教师培训中,

单一教学方法往往较为少见,

因为任何一个课堂中,都不可能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来实现,

必须是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

为了解决如何“合理组合”这些单一教学方法的问题,

各种“ 教学模式”就诞生了:

可以这样说:

教学模式 = 某种教学理念 + 一套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 = 各种单一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

教学模式 = 某种教学理念 + 一套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 = 各种单一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

有影响力的“教学模式”,

都有着深入的 认知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

并结合了行之有效的 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

恰当运用的话,确实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比如, 最受推崇的、最为通用的教学模式“ 五星教学法”

就非常适合新入职老师入门学习、建立初步体会。

对于教师来说,

掌握了一套“教学模式”,

就有了一个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指针!

教学环节的设计有章可循、而且基本合理,

课堂教学能够按部就班地走下去,

教学效果也能够有基本的保障。

因此,“教学法”作为教学能力的“第二大支柱”,名副其实!

三大基石(3):学科教学知识

教学能力的前“两大基石”,是显而易见的!

而第三大基石的诞生 ,

源于“两大基石”的理论很难解释的一个教学现实:

即使两位学术水平相同的老师、也采用同样的“教学法”,但是教学效果的差别却可能很大。

即使两位学术水平相同的老师、也采用同样的“教学法”,但是教学效果的差别却可能很大。

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尤其是 新教师和老教师之间,

即使新教师使用 “先进的”教学方法,

而老教师使用 “传(guo)统(shi)的”教学方法

新教师也很难胜过老教师。

——这一问题迄今仍然困扰着很多老师、教学研究人员、教发人员……

可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个迷题,最终被斯坦福大学前教育学院院长 L. Shulman教授所揭开。

Shulman教授主要从事关于 教师在教学中知识增长的纵向研究,

——即:教师在不断专业成长过程中, 其知识结构是怎样变化的。

经过长期的跟踪研究,尤其是对优秀教师的访谈、分析,舒曼教授得出了一个结论:

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增长最多的,并非掌握了某种特别的教学法(或使用得特别巧妙), 而是他们“高效讲授知识”的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讲授、呈现、互动,让学生聚精会神、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

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增长最多的,并非掌握了某种特别的教学法(或使用得特别巧妙), 而是他们“高效讲授知识”的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讲授、呈现、互动,让学生聚精会神、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

Shulman由此认为:

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可传授性”上。

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可传授性”上。

那么,从教师职业的专业知识角度来说,

这个“知识的可传授性”又体现在哪里呢?

Shulman在前述“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两个圆圈之间,

找到了一个交汇之处,

他称之为: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PCK

翻译成中文就是:“ 教学内容知识”,或意译为“ 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 究竟又是一种什么知识呢?

Shulman是这样描述的:

学科教学知识,就是把 教师所拥有的学科专业知识,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就是把 教师所拥有的学科专业知识,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

说成大白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专业知识,也就是书本上的表述方法,是不利于学生理解的

因此,老师就需要把知识,转化为另外一种表达方法,让学生易于理解。

专业知识,也就是书本上的表述方法,是不利于学生理解的

因此,老师就需要把知识,转化为另外一种表达方法,让学生易于理解。

所以,老师的作用和教材是截然不同的,

教材 ,是学科专业体系的某种编排, 要解决的是“教什么”、 以及达到什么目标的问题 老师,要解决的是“如何教” 、 “如何帮助理解”、“如何促进学习”的问题。

当教师建立了如上认识之后,

当然还有一个难题就:

我怎么知道要把知识换成哪种表征形式呢?

王珏老师基于学习科学的研究,

提出了一整套如何 促进专业术语理解的“语义情境化”原理:

遇到一个知识难点时,

你只需按照上述5种方法,找到一种有效的知识表征形式,

难点就将迎刃而解!

——这就是 “转换知识表征形式的知识”:PCK!

【结语】

本培训课程将帮助老师们,

尤其是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

对一个老师所需具备的“教学能力的基础知识”

建立起全面、准确理解,

从而为快速提升教学能力,

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如果您希望将《教学能力的三大基石》培训课程引入本单位,请到本公众号首页,输入“三大基石培训”了解联系信息。

————————————————————

本公众号提供全面、深度的学习科学研究、微课与PPT研究、以及其它实用技术研究文章!到公众号首页输入代码查看更多研究:

wk:微课超级大全,设计制作应用一网打尽

ppt:PPT技巧集

xxkx:学习科学研究文章

wk:微课超级大全,设计制作应用一网打尽

ppt:PPT技巧集

xxkx:学习科学研究文章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