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一期全省少数民族村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侧记

日期:2023-05-29 12:13:21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本次培训班要求广大学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不仅要带领身边群众共同富裕,还要通过乡村的发展变化,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恩党、感恩总书记、感恩新时代,坚定一心一德跟党走的信念,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让各族群众不仅“富口袋”,还要“富脑袋”。

要求广大学员要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带着问题学,奔着差距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通过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和相互交流,找准本村发展的短板弱项和问题所在,明晰推动发展的思路目标和路径措施,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实际成果,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教学

学思悟践加强党性

一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拉开了培训的序幕。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瑛准备充分、讲授精彩,台下的学员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还不时与老师互动,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学习的氛围浓厚。

精彩的授课引起了不少学员的共鸣,休息间隙,不少学员走向老师,就关心的乡村振兴的政策进行再交流再探讨。“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我国出台了《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切实保障乡村振兴。”吴瑛说,“少数民族村干部作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更是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奋发有为、担当作为,不断提升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真本领。”

类似的场景在短短3天的培训里常常出现。此次培训紧贴实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各位教师围绕主题分层次多角度教学、各有侧重,让学员全面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各族群众携手奋进,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通过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我的思想升华了、视野开阔了、能力提升了,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担当意识不断强化。”沧源佤族自治县糯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珊珊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好,与本职工作相融合,在推动本村的发展上切实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现场教学

重点突出重实效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研究室主任郭启华说,此次现场教学的4个点是依据广大学员的现实需求,事先踩点精心确定的,选择了在党建引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红色记忆4个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为的就是要让各位学员愿意看、学得成、有用处。

25日一早,全体学员前往昆明市西山区百草村、青鱼湾村、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进行现场参观学习。

一进西山区观音山社区百草村村民小组,学员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入村牌楼高大宽敞,百草大道平整洁净,整个村子典型的白族民居特色鲜明;精巧漂亮的小广场上,石榴景观凉亭无声地诉说着全村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宣言;村后山林植被茂盛,踏草皆药,与外墙上的中草药墙画相映成趣,让学员们一下就感受到这个百年前云南白药主要药材采集地的深厚文化底蕴。

百草村村民小组组长王学介绍道:“2022年以来,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带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按照‘以旅兴农、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党支部+村集体+企业+村民’的模式,深度挖掘开发白族文化、白药文化、宗祠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让乡村变景区,助力村民致富,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如今的百草村,已成为西山区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听着介绍,学员们有些低声讨论着,有些暗自思考着。富民县款庄镇对方村委会主任陶莲芳说,他们村也种植了重楼、黄精等药材,但是因为药材种植周期长,收益周期也长,没办法发展规模种植。对此,王学建议她可以尝试种植云南土参,这种药材可以实现当年种植当年收获,价格却和黄精差不多。

听了王学的建议,陶莲芳很开心:“我回去就给村民们都说一下,关于技术我就向乡里求助。我打算自己先试试看,如果效果好的话,大家的好日子就有指望了!我这趟来得太值了!”

紧接着,学员们又来到西山区海口街道青鱼社区青鱼湾村。这里蓝天碧水,设施齐备,学员们也被这里乡村振兴带来的蓬勃朝气感染着。

看着眼前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美景如画的青鱼湾,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西山区的贫困村。贫穷原因各有不同,但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青鱼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胡朝华骄傲地告诉大家:“以前,青鱼社区下辖小海口、青鱼塘、甸基3个自然村,其中有两个村被列为西山区的贫困村。2015年以来,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辖区各族群众秉承‘不等不靠不要’的思想,通过以水治水方式,在青鱼塘建一个水上乐园。社区以‘股份合作’为载体,由‘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带头用土地、资金入股,共筹集资金2050万元,村民入股率达92%,成为项目运营的利益共同体。2016年6月1日,青鱼湾水上乐园开始营业。7年时间,青鱼湾创造了一个发展奇迹,从起初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用2000多万元原始资金撬动项目,把一个‘烂泥塘’变成‘水乐园’,累积成4.12亿元固定资产。如今,我们村人均年收入5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共同富裕的典范。”

胡朝华介绍完毕,学员们振奋不已、备受鼓舞,报之以热烈的掌声。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上甸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杨光华就是学员之一。他告诉记者,他们社区也有一片十多亩的水塘,而且湾甸处于河谷,气温也高,青鱼湾水上乐园成功的例子让他很受启发。“我加了胡书记的微信,回头要跟他好好交流一下开发水上乐园的事情!”

随后,学员们前往西山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这个以文化遗产美美与共的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动力引领各族群众走向未来,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的教育基地正焕发着新的活力,学员们纷纷在那里寻找着各自民族的记忆,为各自民族的文化为中华文化百花园添彩而倍感骄傲。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学员们在中华民族近代革命史、中共党史、民族救亡史、新中国史的壮阔长卷中,感悟着其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红色基因,并将其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洪流之中。

培训结束后,通过座谈交流,学员们学到了武装头脑的扎实的理论,取得了村里发展思路的“真经”,提振了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敢想敢闯敢干,不为问题找借口,只为工作找方法的干事创业的精神头儿。

今后,这40位学员回归家乡后,就像一个个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种子遍洒于云岭大地,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必将结出一颗颗叫做幸福的果实……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马新焕 文/图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