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那个抨击高考制度,故意考零分的蒋多多,最后结局怎样?

日期:2023-10-27 13:24:00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当然,在做这件事前,她也想过,这样做对不起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亲人,但是她又觉得,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不足以暴露高考和应试教育的弊端”。

在高考前一天,她就买了黑色和蓝色两种颜色的钢笔,准备实施她的计划,即在高考答卷时故意违规使用双色笔答题,以求零分,接着再在试卷上写下对高考制度的种种不满,借此来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高考时,他将自己的笔名“碎心飞魔”故意写到密封线外,而在四科考试中,她也只都答了客观题,在主观题的答题区域,她写上了诸多不满之言,比如:“星星只有在自由的天空中才能发光,到了地上就成了冰冷的陨石……学校关心学生的分数,对学生心理和思想的了解几乎是一个空白……”

此外,她还在试卷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的资源。因为人人有不同天赋,老师只有发现学生的兴趣,把他的兴趣发掘出来……”

抛开其他的不说,笔者认为她的这句话是正确的,因材施教,决不能就成绩的高低而否定一个学生。且学校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也需注重学生的兴趣发掘。

当然,事实上现在的很多学校都已经在这样做了。

类似的发泄性语言,大约有8000多字。

考完试后,自觉升学无望的蒋多多不敢给父母说,于是便带着自己省下来的两百多元前往郑州,到上大学的姐姐那里去躲一躲。

然而,在见到姐姐后,却被狠狠批评了一通:“你这样做很幼稚,既触及不了高考制度,自己也不会有学上,没有啥好处。”

话不投机半句多,蒋多多只好又离开郑州,一路搭车前往山东菏泽市打工。但由于找不到工作,最后又只好回到郑州,在姐姐大学好友的寝室里住了两天。

但这里的氛围,又让蒋多多厌烦了起来,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一些大学生令她很失望,“她们只知道谈钱和情爱。”由此,她又开始憎恶大学生活,并且表示“坚决不上大学”。

后来,回到家乡后,蒋多多住在叔叔家不敢回家,每天都在街上找工作,但始终都不能如愿。

终究纸包不住火,当《考生参加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送到蒋多多家时,这一切都明朗了,蒋多多最后也只好回到家。

实际上,蒋多多之所以会作出这些行为,其原因是多重的。

第一,内部原因

她的家庭条件不好,家里有一个姐姐在郑州上大学,弟弟在上职高,家里为了供三个孩子上学,已经欠了不少债。按照家人的想法,蒋多多要做的就是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嫁个好人。

对于父母的这些“要求”,蒋多多虽然也表示理解,但也有些腻烦。家人的期望,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第二,外部原因

在蒋多多家里,保存着她从小学到初中的很多奖状,这说明她以前学习成绩也很不错。但从高二起,老师对学生好意的“监视”,加上班上对“优等生”、“差生”的区别对待等,让她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此外,录取分数线地域间差别所带来的“高考移民”问题,则更让她感到不爽。在她看来,家里有权有势有钱的学生,很多都会成为“高考移民”,而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来说,只能老老实实在当地挤“独木桥”,这很不公平。

而在没有倾诉对象的情况下,蒋多多只好在高考上“下手”。

实事求是地说,蒋多多公然站出来“抨击”高考制度,虽然其中含有泄愤情绪,但其中一些言论,并非没有道理。以致于在此事件曝光后,社会上就出现了两种声音。

就连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都呼吁对蒋多多给予关注,并用“新青年、新思想、新行为”来评价蒋多多的行为。

他说蒋多多是在挑战高考制度,并不排斥知识,她排斥的是选拔人才的方式。二月河先生还认为,蒋多多在高考中的违规是全方位的,这种胆气、胆量和胆识,他表示很佩服。

而对于蒋多多本人来说,她也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评论,现在的蒋多多,生活仍然和以前一样,此事对她似乎并无太大影响。

那么关于此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责任编辑: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