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工程师离职后在前公司坠亡:提振内需,首要改善劳动者待遇

日期:2023-07-26 12:01:14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今日,涉事公司又发布通告称“网传当日到单位讨薪的说法不实。金某与我司不存在纠纷,未发生劳动仲裁事宜,我司也没有限制或影响其再就业的行为”,并言,“已安排专人专班对接家属提供帮助”。

在这里,保镖哥不得不说,在目前房地产走冷的大背景下,过去扩张过速、内卷严重的设计、施工、监理行业主体都可能面临严重的“现金断流”威胁,故单位、业主做好员工的解释、安置或遣散工作十分必要,毕竟共事一场就是缘,好聚好散,将来山不转水转,兴许命运的剧本上还藏着山水有相逢的戏码。

说完令人唏嘘的“深圳离职工程师坠亡于前单位楼下”案,保镖哥又要说下,为何这单讨薪坠亡案引发了如此多人的共情。

首先,我们看看2000年来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变化情况——

图1:2020-22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

显而易见,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47.01%降低到了43.03%。

图2:2022部分国家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比值(本币口径)

而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又是多少呢?以人民币计算,为43.03%。

这在世界上又是什么水平呢?

保镖哥为此专门搜索了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和英国、法国、德国的本币计算人均收入和人均GDP比值(注:由于法国、德国使用家庭收入,故保镖哥用了2021年法国、德国平均人口数值,计算此2国人均GDP),得出结论是,不管是和中国国情较接近的日本、韩国,还是其他发达国家,得出结论只能是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中国人均GDP比重最低,2022年仅有43.03%。

这里保镖哥必须补充一句,日本和韩国与中国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接近的原因是两国皆有大量重工业在运行,这些产业由于资本沉淀率高,故转化为劳动者收入的GDP便相对少一点,相反,印度和泰国由于农产品行业发达、同时旅游、IT服务这些轻资产行业在当地发展蓬勃,故GDP中能够成为居民收入的部分就比较大。

同理,法国服务业发达,外国游客来法旅游收入占了经济中相当大部分,故法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值就高过机械、玩具、实验器材为特产的德国。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中理论上应该也是重工业占比较高的。

图3:中国各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然而,我们看看中国2012年至22年中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的占比,却能很清晰地发现,到了2022年末,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已在GDP中攀升到了52.78%,比2015年攀升了2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则跌至了39.92%,比2015年下滑了近0.5个百分点,可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尚有44%。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必须考察中国经济的总需求侧变迁。

众所周知,总需求有三种指标可以描述,一个是最终消费额,二个是国内总需求,三个是广义总需求。

中国最终消费额由发改委网站在新一年4至5月间公布上年金额,定义是“最终消费额等于国内消费收入总额减去外国人在本国境内的消费额”,可由于没有详细说明测算过程,加之“外国人在本国境内的消费额”目前保镖哥仅能找到诸如2015年、2016年等少数年份的游客消费额,至于外国人在中国留学消费额、差旅消费额无法找到,故只能使用国内总需求和广义总需求进行大概测算。

图4:2022年中国居民个人平均支出中各项占比

这里的国内总需求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国内旅游收入总额(可能包括了外国人在中国消费收入——保镖哥注)、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包括下载软件、购买网课权限、购买云计算会员、叫餐服务服务费、快递服务费、网络订票服务费等),至于“教育文化娱乐”三项消费在统计局每年公布的数据中是合并计算,其中已经包括旅游收入,但文化和娱乐又可能与“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有极大幅度重合,故为求精确计,此保镖哥只能以值略小于测算得出的“年度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人均年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占比**)的“国内旅游收入”代替。

因此,上述待测算数据保镖哥只能命名为“已知内部总需求”。

图5:中国2015至22年最终需求占GDP比值

说到这里,由图5可知,发改委公布的中国最终消费额在2019年达到占GDP56.02%高度后迅速下降,到2022年跌至53.02%,体现了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影响。

图6:已知中国内部需求总额占同年GDP比重(2015至23H1)

但如果计算已知内部需求总额占同年GDP比重,便不难发现,2020至21年间,该指标还从45.31%,提升到了45.53%,说明的又是在政府或其他采购行为退坡的情况下,居民消费积极性有所恢复,特别是到了2023年上半年这个比例迅速反弹到了46.82%,更说明了新版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方案下,社会面活动恢复,中国内部需求有所好转,只不过,和2019年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实际上,综合图5、6可知,无论是保镖哥这里尽可能涵盖居民乃至外国游客支出总额的“已知中国南部需求总额”还是发改委公布的历年最终消费额,都体现了中国最终消费占GDP比值仅仅勉勉强强超过50%水平,比起很多国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人均GDP比值还低。

图7:中国人均盈余储备额

这又显示了中国人确实收支都被大量缺乏意义的“重资产”挤占。比如我们将中国2003年至22年的人均GDP减去人均消费支出额、人均社会融资规模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图7),居然可以发现,中国人在很多年份人均社会盈余居然是个负数,且当期净拖欠金额还在2015至19年间有增无减。

这些新增工程带来的产能过剩,为销售竞相压价,自然是中国制造一度“卷遍世界无敌手”的原因,这里就必须在计算广义需求端时加上中国货物出口总额和中国服务出口总额。

图8:中国内外需2015至23年上半年情况

由图8可知,中国总需求中外需占比其实一直在下滑,虽然2020至22年一度反弹,但是进入23年上半年后,又迅速下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随着国际关系变迁,中国也在面临外需迅速下滑的窘境。

图9:中国内部需求结构

那么,中国内需的结构能够承受外需下降带来的冲击吗?

如图9所示,中国哪怕是把内外需加总,都长期仅占GDP75%上下,说明中国至少有20%的GDP来自形形色色的补充投资,至于反映居民端消费情况的“已知消费占GDP”金额在2015年至19年爬升“距离”仅有3.2个百分点,但公共卫生事件后短短3年就跌了近11个百分点,哪怕到了2023年上半年末,也仅反弹到46.82%,说明需求已变得严重不足。

至于图9里最下方就是用发改委提出的最终消费额减去笔者测算出的“已知总需求”得到的差值占GDP的比例,这部分其他消费大部分应该是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消费,比如采购物资再发放,或者采购物质再存入库中、抑或修建新的工程。

从2015年至19年数字变化可见,这个“其他消费”占GDP比值长期在5%至8%转圈,但因为公共卫生事件,一下子提升至26%以上,哪怕到2023年上半年末,也有19%,和2021年相当,说明中国目前很多需求是来自公务采购,这无疑是难以长久的。

由此,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值过低?

如果不讨论GDP数据被向上虚报之情况(假设GDP数据为真),那么从图3至9所反映的状况,只能推导出这样一个结论:无效投资太多、资金空转太厉害,新增信贷都在借新还旧,没有流到劳动者的身上,所以经济只能过分依赖外需(长期占广口径总需求28%以上),而过去3年公共卫生事件公共消费的剧增的挤出效应叠加上现在的外需退潮,内需修复是非常不乐观的。

图10:全球部分国家劳动收入与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对比

另一方面,根据CEIC发布数据显示,中国人周工作时长为47.5小时,周平均工资为348美元,约合2333元人民币。实际上,个数据中周工作时长已经被低估了,而周人均工资还是被高算了。

据《北京日报》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23年4月18日宣布,2023年一季度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48.7小时。这比《劳动法》上限还高了0.7个小时。

此外,以2022年为例,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6883元人民币,按照当年年底就业人口7.3351亿人算,就业参与率是51.96%,以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就业参与率可得,中国就业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986.86一年,平均每周工作仅为1365.13元。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目前中国人需要的是降低低效投资支出,同时严格限制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时间,让更多人有时间消费、享受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学习先进国家经验,财政供养人口精兵简政的同时,由政府向居民发钱,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平顺地降低外部需求下滑对产业的冲击也十分必要。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局)

2、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局)

3、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局)

4、国家统计局: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北青网)

5、公司回应工程师被迫辞职讨薪坠亡(中国新闻网)

6、44岁工程师离职后在前公司坠亡,生前曾讨薪,亲属:跳楼第二天就收到了4万薪酬,当地:尚无定论被欠薪(九派网)

7、国家统计局:上半年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财联社)

责任编辑: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