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社区工作如何开展?线上课程可以为一线社工支招

日期:2020-03-21 09:22:15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疫情期间社区工作如何开展?线上课程可以为一线社工支招

疫情当前,除了医务工作者冲在前线,社区工作者也承担了大量的防控工作。在武汉,社区承担了登记、上报患者、疑似病例的职责;疫区之外,各小区也纷纷设置门禁,登记外地返回人员,协助发放口罩……社区成了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社工抗疫之声”微信公众号

为协助社区工作者提升专业知识,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合作,设立“社工抗疫之声”微信公众号,作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疫情防控官方发布平台。截至目前,该公众号发布各类文章100余篇,为全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专业知识支撑。


出版社制作的部分在线课程

35堂专业课程指导疫情防控

为更行之有效地为抗疫前线的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知识支持,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合作,推出了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织编写制作的“社会工作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在线课程”。该课程针对疫情防控所需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内容包括危机干预、医务人员社会工作、社区工作、哀伤辅导、以及下沉社区社会工作模式等专业课程。

“新冠肺炎暴发以来,我们作为专业人士非常敏感地意识到疫情会对整个社会运行和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这样大规模的社会重大事件下,受影响的家庭和个人数量巨大,如何预防问题的发生,解决问题,是我们工作的重心。”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马凤芝是“在线课程”的总设计者,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1月22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已经意识到这是一次重大社会事件,开始着手准备相关为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家庭、社区服务的社会工作培训课程。截至目前,已经制作了35堂在线课程,将逐步在线上推出。


在线课程

疫情发生以来,不仅是重灾区湖北,全国社会系统都“绷紧了弦”,社区工作者承担了大量工作如何在社区中摸排疫情?疫情之中,对残疾人士、独居老人,社区工作者该如何帮扶?前线医护工作者长期工作,身心疲劳,如何对他们做哀伤辅导?……这些都是疫情发生之后,摆在社区工作者面前的全新问题。

“很多基层社区工作者不知道疫情发生后该怎么做。我们需要把专业价值传播出去,给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前线工作人员一些知识,指导他们如何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马凤芝说。

为社区一线防控提供专业知识

最早上线的“社会工作防疫危机干预课程”和“医务社工危机介入实务课程”,由北师大—港浸会联合国际学院的黄匡忠教授领衔主讲,以国际重大事件压力基金会(ICISF)开发的《危机管理系列课程》为核心内容,结合疫情特殊情况,教授社区一线工作者和医务社工人员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中如何进行危机干预。截至目前,该系列课程已有累计7000余人次学习。

疫情救助中的哀伤辅导实务课程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的任敏教授主持,身处疫情前线的任敏教授为了帮助抗疫期间社区工作者及患者家属缓解面对亲人去世的哀伤心态,邀请了海内外众多知名哀伤辅导专家开设课程。该系列课程于腾讯视频进行直播授课,累计观看观众已破5000人次。有网友在学习后反馈:很及时的课程,因为疫情失去亲人的人们急需这样的帮助,让他们鼓起勇气重新正视明天。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郁之虹教授及其“社工共振”团队则深入武汉社区进行实践,由此实践经验所梳理出的“武汉抗疫“4+1”线上异地救援模式社工实务网络课程”也即将于近日上线。

除了下沉到社区,目前“社工共振”还与洪山体育馆武昌方舱医院和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达成合作,在线服务超过900位方舱患者。在洪山区方舱内,“社工共振”用2天时间建立起了舱内互助机制,将122名的舱友分为5个区,并推选出各区区长,由区长主导、舱友协助,发挥互助作用。

在郁之虹看来,在当下,建立一个有针对性、持续性的服务体系,同时链接社工、心理、医疗志工资源,并依托于一个个具体社区下沉到居民中去,是更为合适的运作模式。“而且方式一定是通过线上,社工的价值不在于冲到一线去送菜送饭,而在于能够在短时间内持续服务到更多的人群。”

身为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疫情发生以来,张佳华一直在陆家嘴社区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空闲时间,他会组织大家一起观看课程,重点学习了王匡忠《危机管理系列课程》、郁之虹《防疫指引:社区工作》、刘新宪《哀伤辅导》、黄红《防疫中社工的基本原则》等。

张佳华表示,课程对他们现在从事的疫情防控工作十分有用,“比如《危机管理系列课程》中有提到社区性危机的判断,提醒我们某个时间点如何介入。不同阶段工作的重点也不同,比如返程人流高峰时,要加强出入口管理,不同群体如何干预等。”张佳华说。

据悉,后续,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将会精选课程内容集结成《抗疫:社区在行动》、《社区战疫记》、《社会工作参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实务指引》等系列出版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